动物园生活的黑猩猩
发布时间:2009-01-08
动物园生活的黑猩猩
20世纪60年代,美国选中了生活在非洲丛林的黑猩猩作为太空实验的对象。1961年,黑猩猩乘太空飞船先于宇航员进入太空。70年代,随着太空飞行技术的不断完善,美国不再需要这些实验用的黑猩猩了,他们将这些黑猩猩和它们的后代转给一些医学研究机构和动物园,部分实验黑猩猩交换到了中国的动物园。
70年代后期,有一对太空黑猩猩幼仔辗转到了广州动物园,开始了广州动物园饲养黑猩猩的历史。从1983年有文字档案记载以来,广州动物园先后养过20只黑猩猩,繁殖了13 只,也就是说平均不到2年就有1只黑猩猩在我园诞生。其中7只完全由人工育幼长大,它们有些在我国其它动物园成立了新的家庭。广州动物园现在有5只黑猩猩,分别是 “曼茜”,29岁,英雄母亲(1977年从美国引进)。“大卫”,21岁,(2002年来自捷克的一位父亲)。“努利”,是“曼茜”的第一个儿子;“曼莉”, “曼茜”的女儿。“盈娅”已经两周岁,是“曼茜”和大卫的爱情结晶,“曼茜”的第9个孩子。这是一个原生活在非洲、来自世界各地、现生活在中国广州动物园的黑猩猩大家庭。
猩猩馆位于动物园正门的中心位置,馆前矗立的一座黑猩猩雕塑成了黑猩猩在广州动物园永久的缩影。黑猩猩饲养主管区顺棠是接替父辈进入动物园的第二代饲养员,与所在班及饲养管理科人员,传承老一代的饲养技术和对动物的爱心,为黑猩猩建立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大家庭。他们在猩猩馆运动场装上了轮胎吊床和可以攀爬休息的树丫,供他们嬉戏玩耍;休息室特制木床和专用婴儿床,夏天开风扇,冬天开暖炉。黑猩猩的饲料营养配方是饲养管理科参考国内外动物园的先进经验,按照营养学原理科学制定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合理搭配,由饲料室精心加工后分配到猩猩馆。这些食物每天再经过班长冯兆年、饲养员区顺棠等分给每只黑猩猩。这些黑猩猩的日常活动和饮食都记在了他们的心里,夏天最热的时候,会给黑猩猩增加新鲜葡萄、西瓜、芒果和可口可乐等解暑的水果和饮料,一年四季苹果、香蕉、甘蔗和梨等蔬果供应从不间断。在日常管理中,饲养员给黑猩猩整理内务,清洁消毒,预防疾病,照料幼小的猩猩。黑猩猩主要表情有撅嘴、笑和叫等,以表达他们高兴、要东西和恐惧等情感,饲养员十分熟悉他们每个表情的含意,与他们进行抚摸、对话等交流,教他们一些生活的好习惯。
在90年代初期,中科院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灵长类组在广州动物园进行的黑猩猩基础生理和人工繁殖研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区顺棠可以手拉手把药物注射到猩猩体内。“努利”和“曼莉”是人工哺育长大的,在婴幼儿时期饲养管理人员就给他们配制全价婴幼儿代乳品,每天为他们哺乳,还把自己孩子的玩具拿给他们玩。直到长大,“努利”和“曼莉”喜欢上的玩具别人就再也拿不走了。饲养员与黑猩猩家庭建立起了和谐相处、亲密交流的关系。
进入21世纪,“曼茜”在饲养员区顺棠的陪伴下,多次去石家庄动物园找夫君,又生下了两只小猩猩,一只留在了石家庄,一只成了广州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小明星。2002年捷克的“大卫”加入广州动物园黑猩猩的大家庭,2003年已步入老年的“曼茜”和“大卫”又得一女,正逢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成功,从全国各地8000多个征名中,选取了广州市民吴梦华取的“盈娅”。寓意广州申亚成功,迎接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