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舍好则动物兴

发布时间:2009-01-14

笼舍好则动物兴

 

广州动物园是全国三大城市动物园之一,凭着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动物园人不懈的努力和精心打造,成为一座极具岭南特色,洋溢着热带、亚热带风光,深受国内外同行好评的较为现代化的城市动物园。建园50年来,公园不仅在动物管养、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在动物笼舍的设计和建设方面也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下累累硕果,我们用一个个事实证明了“笼舍好则动物兴”的道理。

一、广州动物园笼舍设计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与国内兄弟动物园一样,广州动物园的笼舍设计和建设同样走过一段不同寻常的道路,其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泪水,有经验、有教训。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笼舍建设滞后,小熊猫放养在不足十平方米的瓦房中,与游人的距离只有一网之隔,管养人员的日常操作、游人的正常参观都使小熊猫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正常生活和机体代谢都大受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甚至出现病变,造成小熊猫放养不到一年就发病死亡。后来,公园为它们建造了一个面积达400平方米、有茂密乔灌木、隐蔽内舍和舒适栖架的馆舍后,小熊猫不仅健康快乐地生活,而且还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70年代初引进的一只雄性东北虎初期放养于室内外都是水泥地板、面积狭小的笼舍时,终日抱头沉睡,食欲不振,消化机能差,多次患肠胃病,几经诊疗未能根治。后来,该虎迁移到新落成的有多个内室和宽敞运动场的虎山饲养,不仅一改往日萎靡之态,而且食欲大开,兽医对顽固肠胃病的治疗效果也日见明显,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

70年代未新引进的一对犀牛同样由于笼舍欠缺,只能一只放养于运动场,一只放养于内室,结果放养于内室的犀牛虽能享受到防寒设施的温暖,但由于长时间缺乏阳光照射,加上内室为水泥地板,无法享受“泥浴”(犀牛生性喜欢泥浴),难以驱除体表寄生虫,导致全身皮肤出现龟裂状。后来,我们把犀牛迁移到有充足阳光、宽敞运动场的馆舍饲养,犀牛皮肤症状渐渐好转,最终不治而愈。

1982年,亚洲象展区运动场与游人间隔的隔离沟由于过于狭窄,且为反梯形设计,一头大象因意外跌落,另一头施救时失足,结果由于施救困难,两象双双窒息死亡,成为公园建园50年来最惨重的教训。后来经过精心改造与完善,场馆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大象的健康和安全得到了保障。

90年代初,猛兽区馆舍为旧式瓦房格局,运动场、内室都较为狭窄,游客的参观路径、工作人员的操作通道十分靠近动物,人为应激过大,动物独立隐蔽空间过小,导致动物健康状况差,寿命短,繁殖更是大受影响。后来我们在原址进行改建,通过扩大运动场、增设隐蔽内室、拉开游客参观距离等措施,动物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繁殖率、幼仔成活率都大大提高。

90年代中期,新建的草食动物区(放养斑鼻羚、白沙羚等非洲动物)笼舍通风不良且运动场地低洼不平,常年潮湿,未能满足非洲草食动物平坦、通风、干燥的生活要求,结果动物不是皮肤病就是外伤脓肿或打斗死亡,以往成群的斑鼻羚数量大减。后来,通过改善通风、平整运动场、增设排污等措施,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大大降低,繁殖率大大提高,动物种群又得到复壮。

同一时期,长颈鹿馆同样因低洼不通风、原西北面茂密乔灌木常有野蛇出没等原因,造成长颈鹿或因毒蛇咬伤,或因饲养环境不良导致体质差、抗病力不强而发病死亡。90年代末,长颈鹿馆得到改造,馆舍通风条件明显改善,加上管养防疫措施到位,长颈鹿又可以欢快无忧地生活并繁衍后代,长颈鹿饲养繁殖迎来了动物园开园至今蓬勃发展的春天。

二、广州动物园近年笼舍设计与建设情况。

近年来,广州动物园顺应世界动物园发展方向,大胆吸收了国内外生态化展示的全新理念,在生态化动物笼舍设计和建设方面进行大胆探索。通过争取政府支持或自筹资金,按照科学化、生态化、人性化的理念,公园近年来精心建造了一批全新生态化的动物馆舍,如蝴蝶馆、猩猩馆、袋鼠笼、飞禽大观等。新建馆舍充分体现了创新求变、以人为本和生态化的特色,将动物的原生地环境以园林景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使参观环境更加优美,更为动物创造更丰富的生活空间,大大提高了动物福利。同时,充分考虑到饲养员操作对动物的影响,对饲养员的休息和工作间进行了精心设计,既保证操作安全方便,又不影响动物的日常起居。生态化馆舍建成后,公园的展示环境得以极大改善,公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进一步提升。

三、建议

实践已经证明,笼舍设计建筑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和繁殖。原因是动物笼舍的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公园或民用建筑设计,它不仅要求美观自然,更要求实用、安全;不仅要利于饲养管理、防疫保健、疾病防治,更要适应动物生活习性,满足生态要求;既要有足够的光照,又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污、防暑降温、防寒保温设施;既要有尽可能大的运动场,又要有隐蔽好、干扰少的内舍等。

回顾和总结建园50年来我园动物笼舍设计建筑的经验和教训、成功和失败、喜悦和泪水,我们有以下建议:

(一)笼舍设计应做到一如既往地遵循“实用、安全、美观”的原则,尤其要特别强调“实用”原则(合理、科学),在实用、安全的基础上考虑美观,突显自然野趣和视觉效果;

(二)吸纳和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由于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机制的局限性,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知识面过于狭窄,现在的情况是懂建筑设计者不懂或不太懂动物的生活习性或生态要求,而懂动物知识的技术人员则不懂或不太懂建筑设计,导致笼舍设计从一开始就有欠缺。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出路在于吸纳或着力培养一专多能人才(既懂建筑设计,又懂动物知识;既懂动物专业知识,又能参与笼舍设计,至少懂看图纸,为笼舍建设奠定基础);

(三)在设计笼舍前,设计人员要尽可能了解、熟知放养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要求、凶猛程度、跳跃能力等,了解管养人员的操作要求,并多看、多听兄弟动物园的经验和教训,以求设计出既适合动物生活习性、满足动物生态要求,又有充足的光照、良好的通风、完善的防暑降温防寒保温设施的馆舍;

(四)动物管养、兽医人员要主动参与建设、共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