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鸟的繁殖研究
发布时间:2009-05-06
火烈鸟的繁殖研究
蒋丽霞 黎根儿 黄海英
(广州动物园 广州 510070)
摘要: 本文以广州动物园内两处火烈鸟散养区的饲养环境及繁殖情况作对比研究。
关键词: 火烈鸟 饲养环境 繁殖研究
火烈鸟Phoenicopterus ruber又名“大红鹳”或“红鹤”。鹳形目、红鹳科。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欧洲南部以及美洲的大西洋沿岸一带,多栖息于人迹罕见的浅水地区,喜合群、性机警,主要以淤泥和浅水中活动的小型甲壳类动物、蠕虫、软体动物等为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
广州动物园曾于1979年从日本福冈引进火烈鸟15只,断翅放养,至今未见繁殖,后于1996年建成新的火烈鸟散养区,并引进20只亚成体火烈鸟,断翅后散养,通过扩大种群数量,改善饲养环境和合理调配饲料等措施,于2001-2004年连续四年繁殖取得成功 ,现将两处繁殖情况作对比研究,报导如下
1.饲养环境
旧的火烈鸟散养区位于动物园中部湖心岛上,小岛四面环水小岛的陆地面积
新的火烈鸟散养区在南门入口处,它呈半陆地型,总面积
2.饲料
火烈鸟是一种极特殊的涉禽,主食浮游生物,根据其喙的特殊结构和取食方式,宜喂细碎而漂浮的饲料,人工饲养条件下,主要喂大米粥,同时配给一定量的海虾、胡萝卜沫、窝窝头、熟鸡蛋、颗粒料、禽用多种维生素等混合而成的流质饲料,另外,在繁殖季节,适当增加维生素E和鱼肝油。
火烈鸟日粮配方 日量∕只 单位:g
饲料品种 |
大米粥 |
熟鸡蛋 |
虾干 |
鱼肉 |
胡萝卜沫 |
窝头 |
颗粒料 |
维生素 |
数量 |
500 |
60 |
5 |
50 |
50 |
50 |
150 |
0.5 |
3.繁殖
3.1 人工搭巢 火烈鸟的繁殖季节多在3-7月,在此之前,在岛上浅水区为其用湿黏土搭筑人工巢十多个,巢为圆台型 ,高30
3.2 发情交配 火烈鸟属“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发情期多在3-4月,发情期间表现为异常亲热、兴奋、形影不离,并出现踩巢、卧巢行为,交配的全过程都有在浅水中进行,在此期间,应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
3.3 筑巢 动物园南门散养区共有20只火烈鸟配成9对,配对种鸟进入发情交配期后,便出现占巢筑巢行为,配对种鸟争夺到满意的巢位后,一方面叼一些湿土对巢进行加工,直到满意为止,另一方面,还要对付其他火烈鸟的侵巢行为。
3.4 产卵 火烈鸟每年产1窝1枚卵,卵呈浅白色,重量140
3.5 孵化 雌雄共同孵化,孵化期为28-30天。
3.6 育雏 育雏工作也是由雌雄共同完成,刚孵出的雏鸟全身复盖灰白色的绒羽,腿和喙尖呈粉红色,体重70
4.结论
4.1 火烈鸟终身过着群居生活,它们觅食、栖息、交配、筑巢、孵化和育雏都在大群中进行,因此,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是促进火烈鸟繁殖的关键之一。
4.2 综上分析广州动物园湖心岛火烈鸟散放区不繁殖的原因是由于饲养环境不适于火烈鸟生活而造成,火烈鸟是一种喜浅水而较少涉足于深水和陆地的动物,湖心岛的陆地多,浅水少,应给火烈鸟提供一个浅水区域,广阔的活动场所。
4.3巢位不能过高,雏鸟大约3天后便下巢至池中,因此,巢高应在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