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老年白犀的饲养管理
发布时间:2009-05-06
笼养老年白犀的饲养管理
梁汉明 王伟杰 陈耀明
(广州动物园 广州 510070)
摘要:本文报告了广州动物园近10年来一对老年白犀的饲养工作实践,总结出笼养白犀适宜的日粮、防寒与防暑措施和动物观察技巧。
关键词:白犀;日粮;饲养管理;
白犀(Ceratoherium simun)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疏林和草原中,喜在泥池中洗浴,多独栖或2~3头同栖,性情孤僻,常见早晚活动,以灌木嫩叶和草为食。广州动物园
1.材料与方法
1.1白犀牛一对, “泰山”,♂,现年31岁;“华山”,♀,现年34岁。
1.2 饲养环境 内室两间,每间面积约50平方米,运动场2座,每座约600平方米,运动场之间有间隔门,隔门的一边运动场为黄土泥面,无树和草坪,阳光充裕。另一边则树木茂盛,在约
1.3 饲喂管理 精料每天2次,草料早、午多次少量投喂,夜间足量投喂,每日保洁。日间雌雄合处,晚上分别将犀牛召回其内室过夜。
2.结果与分析
2.1饲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犀牛的食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需的营养物质只能由人提供,饲料的调配非常必要。这对犀牛10年前(94年前)的饲料是:雄性精饲料
2.2 防寒与防暑:白犀牛在广州这亚热带气候环境下,对于防寒并不困难,在正常的年景中并不需要严格意义的防寒,只需关闭内室门窗,放下挡风的毛毡即可。当阴雨连绵且气温在
2.3 观察记录:老年动物除了正常的观察外还要认真细致的分析,从精神的好坏、食欲的情况、活动量的多少以及粪便的数量及气味判断动物的机体状况是否健康。以下是一段对犀牛的观察、判断和处理情况:03年6月下旬,”华山”食欲较差,少活动,排便量少。这时,根据我们的经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犀牛进行友好的接触,触摸耳根部检查“华山”是否发热,当我们感觉它并没有发热后,我们通知兽医并继续观察。第二天,情况比“华山”食欲更差、活动更少,且见排粥样便并伴有恶臭。我们将它放出运动场后,它缓慢走向泥池并躺卧泥水中,头无力地靠着,偶尔喝泥池中的脏水,此时兽医肌注治疗药物,夜晚我们在它的饮水池中添加口服补液盐,第三天,“华山”精、草料都没有吃。经兽医继续肌注治疗,“华山”在第四天吃少量青草及苜蓿草,并继续排带恶臭的粥样便。第五天,“华山”基本恢复正常,精神好转、精草料均吃完。以后几天,我们尽可能取鲜嫩的青草及杂树叶投喂。通过这次治疗与护理,我们认为不但要认真观察,善于捕捉它的不健康表现并作好详尽的记录,才能协助好兽医对动物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同时应根据动物的食性选取更适合的青料帮助动物尽快康复。
3.小结和建议
3.1 创造更趋于野外生态的笼舍环境,是养好动物的先决条件。我园的笼舍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泥池太小,深度太浅,日照不足,容易造成细菌的滋生。还可适当增加湿地。每年应对泥塘的旧泥进行更换。
3.3老年犀牛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观察记录。改变早、午、夜三次投喂草料的模式根据实际早午多次小量投喂可以减少浪费。实践证明:只要精心管理,合理饲喂,犀牛是可以更长寿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