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广州段水栖寡毛类及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09-05-06
珠江广州段水栖寡毛类及利用研究
刘小青 桑青芳
( 广州动物园 广州 510070)
摘要:调查研究了珠江广州段天然饵料水栖寡毛类的种群组成和利用状况,至少有12种,分别属于颤蚓科Tubifibidace和仙女虫科Naidiae,优势种类为霍夫水丝蚓L.hoffmeisteri、巨毛水丝蚓L.silvani和苏氏尾鳃蚓B.sowerbyi,提出珠江广州河段常见水栖寡毛类饵料利用和养殖模式。
关键词:水栖寡毛类,优势种,天然饵料资源,珠江
自然水域中水栖寡毛类(俗称红虫)是鱼类的天然饵料和自然食物链的基础, 在世界各地的水域中具有广布性[1~3]。广州的一些大学的学者和一些外国大学的学者都对珠江水域中水栖寡毛类的分类和生态做了大量研究[3~6]。由于其取食泥中有机物,对改善水质有好处,因而对水质起到自净的作用,所以又作为水域生态质量评价的指示生物。在水产养殖业上常用于饲养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和稚幼鱼的培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此,我们1995~2000年在珠江下游广州段水域对水栖寡毛类及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合理利用这种生物资源,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 方法
1.1 取样地点 珠江广州大桥脚下的红虫场,在珠江广州市区范围的水域捕捞水栖寡毛类,已有十多年历史,为纯商业采集,日捕捞量2吨以上,主要供给广州市区和附近郊市的水产天然饲料, 远至福建、江西和广西等地区,用于饲养重要的经济鱼类和稚幼鱼的饲养。随机从该场购买作观赏鱼饲料的红虫中取样,分类鉴定。
1.2 密度与种群调查 从广州大桥红虫场乘红虫采集船和采集工一起,在上下游5~6公里的范围,随机各选择5个取样点,从
1.3 在广州动物园和广州大桥红虫场,共4个3~
2 结果
2.1种类和组成 从广州大桥红虫场乘船调查采样和从该场购买作饲料的红虫中取样,经分类鉴定,该水域底泥中,水栖寡毛类至少有2科12种,见Table.1. 水丝蚓占85%,其中霍甫水丝蚓,长L=30
2.2密度 在珠江下游广州市区范围内捕捞红虫的区域采样,水栖寡毛类密度均在700,000个/m-2,最大密度达1000,000个/m-2以上。
2.3 霍甫水丝蚓、巨毛水丝蚓、苏氏尾鳃蚓的繁殖方式均为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产卵作茧,孵化新个体,极少有无性断裂生殖。霍甫水丝蚓的生命周期约100天,产卵前期限的生长约占整个生命期的1/3,一生大部分时间产卵,茧形状多样,一般为藕形、杯形、荸荠形等,茧外多粘有泥沙,长0.5~
2.4 人工养殖上述水丝蚓和尾鳃蚓,水深4~
3 讨论
3.1 根据珠江大桥下红虫场的生产发展,适当地增加捕捞量,能刺激该区域内水栖寡毛类的繁殖和生长速度,但如果遇到严重的化学污染和人为破坏,整个资源将会毁环,珠江广州段水栖寡毛类,有待于深入地开发研究。
3.2 水栖寡毛类作为活饵料,存在的问题是传播疾病,这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有机污染严惩的水域中,很难避免各种病原体,但是,传播疾病并非是水栖寡毛类自身携带的病原体而是在捕捞过程中夹带有部分淤泥,投饵前未冲洗干净所致。我们在水产养殖上的实践经验是在洁净的水中暂养2~3天,将其所带淤泥洗净,再用0.5%的食盐水消毒杀菌后投喂,可预防和减少水产养殖上疾病。
3.3 水栖寡毛类这种天然活饵料,扩大其利用的方式为,把它作为改善水产人工饲料中蛋白质的活性蛋白质添加物,作为饲料中的促摄诱食物质,已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2,6]。扩大水栖寡毛类饮料来源的最佳方式是人工养殖,从自然环境中捞取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繁殖快的优势和作种用,养殖利用模式为:
成虫 ———> 产茧 ———> 孵化 ———> 育成 ———> 利用
3.4水栖寡毛类主要是以鲜活饲料直接用于水产养殖,观赏鱼养殖,其来源受限制,成本较高,保鲜活难,深加工可将其脱水干燥制成干燥的蛋白质饲料,或加工成液体蛋白质饲料。
主要参考文献
[1]梁颜龄. 中国水栖寡毛类研究Ⅲ ——花马湖水栖寡毛类. 海洋与湖沼, 1979,10(3):273~281
[2]刘小青,刘发兴,桑青芳. 广州地区常见寡毛类超弱发光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 (1):62~65
[3]Milbrink. G. An improved environment index based o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oligochaetes species. Hydrobiologia, 1983(102):89~97
[4]Qi Sang & C.Ersèus, Ecological survey of the aquatic oligochaetes in the Lower Pearl River. Hydrobioligia, 1985(128):39~44
[5]C.Ersèus & Qi Sang. Two aberrant Tubificidac (oligochaetes) from Pearl River in the Peo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ydrobiologia, 1985(127):193~196
[6]K. Harada.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finding probable feeding attractants for oriental weather fish . Bul .Japan .Sci. Fish, 1983 49 (1): 521~526
THE STUDIES ON THE NATURAL RESOUCES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QUATIC
OLIGOCHAETES IN THE
Liu xiao-qing Sang Qing-fang
(
ABSTRAC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the aquatic oligochaetes in the
Key words: aquatic oligochaetes; dominant species; natural bait resources;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