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动物园及水族馆的角色及功能

发布时间:2012-01-20

现代动物园及水族馆的角色及功能
 
王兴金
 
      通常认为传统动物园突出娱乐功能,而现代动物园则以自然保育为使命,现代动物园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地区及全球性的合作,成为自然保育中心。中国动物园的社会职责是通过野生动物展出、保护、研究,开展公众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努力提升社会生态文明。
      世界动物园及水族馆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WAZA)是一个国际性组织,整合全球超过1000家动物园及水族馆的经营理念及运作,并制定促进保育绩效的标准,其会员单位的总游客量超过了6亿人次/年。1993年,基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的《世界保育方略-关怀地球》,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了《世界动物园保育方略》第一版。于2002年出版第二版《为野生动物开创未来,世界动物园及水族馆保育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动物园及水族馆的角色及功能:(1)以致力于野外的保育工作为目标和重点;(2)运用特有的资源,强化境内外的保育研究;(3)发展杰出的教育计划,在地区及全球引导主动的环境关怀;(4)发展创新的展示感动并启发公众,同时也持续检讨及促进圈养动物的福利;(5)运用全球或区域协会的集体力量,建议或影响环境相关的政策;(6)以最高的道德标准经营动物园,使保育行动的资金得以顺利累积;(7)时时向大众宣导动物园的角色,正视各种议题,并坚定不移地达成保育使命;(8)增加机构间合作,促进资源有效地利用及全球行动;(9)采用新的科技优势,以加强沟通、研究及教育;(10)改善组织结构以汲取各层级长处,并采纳团队合作模式;(11)尊重、招募、再训练以及留任各层级的员工。
      中国动物园协会第五届第二次理事会(2011年6月19日)原则通过了《中国动物园协会道德规范和动物福利公约》,其内容如下:
      为了促进中国动物园公众保护教育职能的履行,规范中国动物园行业行为,提高动物园从业人员保护教育意识,提高动物园野生动物福利和保育水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国动物园协会制定动物园道德规范和动物福利公约。
      动物园工作者从业原则:
      中国动物园的社会职责是通过野生动物展出、保护、研究,开展公众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努力提升社会生态文明。
      动物园从业者的工作是为公众提供正确的生态保护教育。其中包括生态保护理念和行为指导,以及野生动物就地和异地保护,必要的配套服务。
      动物园从业者应作好动物园内的动物保育工作并关注自然物种综合保护,努力改善动物园动物福利。
      利用一切资源向社会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倡导动物福利的观念,鼓励、支持社会环保工作。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交流。努力推广野生动物保护科研成果。
      道德规范和动物福利公约内容:
      以野生动物保护和教育为中心开展工作,尊重动物生命,保障动物福利,提倡社会监督。
      为动物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生存空间、安全的设施和良好的医疗,满足它们生活习性的生理需要。
      杜绝虐待动物行为,不得进行对动物有伤害和导致公众产生虐待动物联想的行为。
      动物园要尽可能接受圈养条件出生的动物,不得进行违法野外捕获。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接受没收和拯救来的动物。
      动物的交换、运输应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审批手续完备。运输时应具备并使用合适装运的设备,由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确保动物在运输中的安全和照顾。
      对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应在确保动物福利前提下进行,不断提高动物的保育水平。任何植入式的医疗研究不能在动物个体上进行。
      动物需要实施避孕、断肢等措施时,必须慎重,要尽可能减少动物的痛苦和消极影响。动物(含在野外放归项目中的动物)死亡,应进行死亡检查,查明原因。动物尸体的处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
      放归动物的项目必须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确认安全方可进行。在放归前对动物进行身体健康检查、评估,身体不适、不具备放归条件、或可能对动物造成伤害,不可进行放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