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颊长臂猿的生活习性
发布时间:2012-01-22
白颊长臂猿的生活习性
整理/科技科
白颊长臂猿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在云南西部,多栖于海拔2000-2500m之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冬季常向下作垂直迁移。严格树栖,以多种野果、鲜枝嫩叶、花芽等为主要食物,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白颊长臂猿群体较小,一般一群3-5只,为单雄单雌配偶系。春末夏初产仔,每年1胎,每胎1仔。7-9年性可熟。
白颊长臂猿旱季通常在清晨6:30开始活动,并开始晨鸣。觅食高峰在07:00~08:00;第二个高峰在11:00~12:00;第三个高峰出现在14:00~15:00。觅食、运动、戏耍、休息都是群体活动。觅食时个体间的距离不超过70m。通常一只手抓挂在树枝上,另一只手采摘食物,两手交替进行。多在高大的树冠中上部进行觅食,高度在10~25m左右, 觅食时不鸣叫。以多种热带型野果(浆果、核果、坚果,特别喜食榕树果)、嫩树叶,花苞,树芽等为主要食物,也食昆虫、小鸟和鸟卵。食物种类约85种,其中,植物性食物占食物总数的90.6%。
营小群体生活,一般每群3~5只,少数可达7~8只。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中,由一对成年猿和2~3只不同年龄的子女组成小群,营树栖生活。取食野果、树芽、嫩叶及花,特别喜食榕树果实,亦食昆虫。喜欢呜叫,早晨太阳初升时成年猿首先呜叫,最后全体共鸣,声音悦耳,数里之内可闻。
由于开垦种橡胶树,大面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急剧缩小,数量也十分稀少,亟待加强保护。
由于开垦种橡胶树,大面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急剧缩小,数量也十分稀少,亟待加强保护。
摘自新浪新闻中心